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拓展5G应用规模数字技术将这样“赋能”实体产业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拓展5G应用规模,今年推动不少于3000家企业建设5G工厂,加快算力资源统筹和互联互通……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一系列举措,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普及,系统推进智能化升级,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5月18日,在沙河市一家玻璃新材料企业,机械手臂在搬运玻纤制品。(田晓丽摄)
在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3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有条不紊生产。通过云洲扁鹊生产智能化服务系统,技术人员可以远程查看并实时控制水泥生产。“这套系统在关键设备及关键工艺上部署600余个传感器,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配合数字孪生仿真系统,可实现全流程精准控制。”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水泥生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节能减排。
近年来,我国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领域的融合应用。今年以来,面对需求收缩等多重压力,大量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应用降本增效、积极应对。
当前,智能、绿色生产的实践正在各地展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智能工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这些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7%,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4.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下降27.4%。
在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协同设计、远程运维等模式加快推进;在家电、服装等消费品行业,通过大规模定制、用户直连制造、共享制造等,不断挖掘体验价值;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行业,跨工序质量管控等模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数字技术加速向工业生产制造各环节各领域推广,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
重庆推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重庆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进入数字化普及阶段;《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各地围绕拓宽数字化应用推出一系列举措。
当前,“数实融合”正迎来更多“政策包”。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将坚持适度超前原则,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持续拓展5G网络覆盖广度深度,并将出台指导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多层次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
在丰富行业应用方面,培育一批高水平的5G全连接工厂标杆,加速5G由生产外围向核心控制环节延伸,拓展5G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等领域的应用规模,打造“5G+工业互联网”发展升级版,不断壮大融合产业生态。
在推动企业上云方面,将进一步降低数字化门槛,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赋”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在制造业强链补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政策供给,坚持分业施策,激发数字技术应用赋能价值。”赵志国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入推进场景模式推广、解决方案攻关、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各方加强低成本、轻量化的5G工业级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着力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