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纪念日。
(相关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5月22日前夕,多地开展活动纪念袁隆平院士。
4月26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定阳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作物强优势新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邹学校、柏连阳,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葛毅强处长,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建元,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德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等参加会议。
袁定阳正是袁隆平之子。
在河南广播电视台近期的《对话中原》栏目中,袁定阳说:“我们的大目标还是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发展,然后全年亩产3000斤,单季稻亩产要达到1200公斤。我们可利用的耐盐碱土地,有将近2亿亩,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面积有效地利用起来,进一步拓宽面积,来增加我们的粮食产量,这也是解决我们粮食安全的一个保障,希望我们能够在盐碱地达到300公斤的产量。”
在袁隆平逝世两周年之际,袁定阳在上述节目中说:“我们将不断地去完成他未完成的遗愿,不断地去努力、去探索,也为了实现他的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通过不断提高产量,希望也可以利用杂交水稻技术,在东南亚国家、非洲一些国家,使我们国家的影响力更大,使我们中国取得更高的国际地位。”
另据河南媒体大象网介绍,近日,袁隆平父亲袁兴烈的档案资料在河南被发现,这份档案仿真复制件也已送到长沙。
河南省档案馆办公室主任杨宝章介绍:这个是我们馆藏的关于袁兴烈老先生他的一些档案,袁兴烈当时在平汉铁路工作的时候,留下的档案真迹我们做了一个仿真件。
5月17日,袁兴烈老先生的档案仿真件由河南省档案馆工作人员转交到袁隆平夫人邓则和儿子袁定阳手中。档案资料共5份6页,其中有袁兴烈在平江铁路任职履历表和家庭成员概况表。在一份家庭成员表上,赫然记录着二子袁隆平,16岁。而档案上还记载袁兴烈曾经在河南南阳工作过。
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网站消息,5月19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志坚来该中心调研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研发进展情况。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袁隆平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湖南科研优势,接续奋斗、追求卓越,努力创造更多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引领我国杂交水稻技术持续领跑世界
湖南媒体新湖南客户端5月19日刊发纪念文章《守望世纪粮仓——写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之际》。文章作者辛业芸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1996年开始担任袁隆平院士工作助理,长达25年。
文章写道:保持对中国粮食供给的清醒和忧患意识,已经成为袁先生生前的惯性思维。2020年疫情在全世界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来,袁先生跟我说,要向报社投个稿,强调加强推广超级杂交稻。4-5天之后,中央果然提出要重视粮食生产,要抓早稻;并且此后没几天,有些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了。
辛业芸介绍,袁隆平是永远的清醒者和警醒者,长此以往,他都是这样将民族感、责任感、使命感根植于心,与自己的科研事业融合在一起,高瞻远瞩地看待粮食安全问题。他忧患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他算得最多的账,就是“多少粮食养活多少人口”的账。这位粮食安全守护神离开我们两年了,但他留下了杂交水稻事业,留下了杂交水稻的诗和远方。他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激励我们接续奋斗,为早日实现他的“禾下乘凉梦”不懈努力!
湖南怀化媒体怀化新闻网也刊文《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表示,1953年,袁隆平院士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怀化职院的前身安江农校任教,在这里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之久。这里因此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也就是在这里,他让一粒种子,从怀化走向世界,也改变了世界。
文章介绍,如今的怀化,正凭借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自身努力,充分发挥“杂交水稻发源地”这个世界唯一品牌的核心引领作用,把“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作为怀化旅游最大“引爆点”,举稻为旗,“造月”引领,致力于打造“杂交水稻国家公园—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城”核心旅游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金三角”。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高的致敬。让我们传承弘扬袁隆平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这片袁隆平院士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这片他曾经奋斗过的沃土上,奋力书写出“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新时代新故事。